远景:数智深融时空,感知赋能导航
2025年10月12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黑龙江省高精度卫星导航及海洋应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CAC2025平行会议"数智驱动的自主导航技术与应用"在哈尔滨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深入探讨数智技术在时空信息智能处理中的最新进展,系统分析先进感知技术对智能导航系统的提升作用,围绕"智能化军事应用"、"复杂环境下的导航技术突破"、"多源传感器融合与高精度定位"、"数字孪生关键使能技术"等重点方向展开深入交流,旨在促进数智技术与导航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会议由黑龙江省高精度卫星导航及海洋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程建华教授与实验室副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臧楠副教授共同担任主席。会议特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吴明曦研究员、哈尔滨理工大学赵琳教授、同济大学李博峰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余翔教授、中国船舶第七一七研究所毛海岑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武元新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彭聪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贾春副教授等业内知名专家出席研讨。
程建华教授开幕致辞
中国自动化学会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程建华教授在开幕致辞中指出,本次会议聚焦智能化军事应用、复杂环境导航技术、多传感器融合与数字孪生系统等关键领域,集中展示了大量创新研究成果,凝练了重要科学问题,有效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他代表实验室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哈尔滨工程大学及黑龙江省高精度卫星导航及海洋应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各位专家表示诚挚感谢。会议分别由程建华教授和臧楠副教授主持上下半场。

吴明曦研究员作报告
在专题报告环节,吴明曦研究员以"智能化战争形态演变趋势"为题,系统地解析了机械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战争形态的本质特征,结合现代战争实践深入剖析了智能化战争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国防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赵琳教授作报告
赵琳教授在"面向极区复杂环境的自主安全导航关键技术研究"报告中,针对极区深远海复杂环境下自主导航的长航时、高精度、高可靠性导航需求,从顶层梳理极区导航的技术体系,并从长航时和导航性能验证等关键问题,展现了团队在极区复杂环境下导航技术创新方面的丰厚成果,为极区复杂海洋环境下的航行安全保障提供了技术支撑。

李博峰教授作报告
李博峰教授在“GNSS/多传感器融合可信定位关键技术”报告中,系统阐述了GNSS与多传感器融合可信定位的理论框架与关键技术,重点探讨了可信定位概念界定、混合整数模型构建等核心内容,通过搭建导航定位软硬件一体化平台,展现了同济大学在多传感器融合与高精度定位方面的丰厚成果,为复杂挑战场景下高可信时空态势感知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余翔教授作报告
余翔教授以“无人飞行器高动态仿生偏振导航系统关键技术”为题,围绕干扰拒止环境下无人飞行器自主导航的紧迫需求,针对仿生自主导航环境适应性空间融合性、动态响应性等瓶颈难题,介绍了团队在仿生偏振导航与复合干扰滤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复杂环境下导航技术创新方面的丰厚成果。

毛海岑研究员作报告
毛海岑研究员在“加速发展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助力下一代定位、导航与授时”报告中,深入分析了基于量子精密测量的韧性PNT体系构建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展望了量子测量技术在导航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展现了中国船舶集团公司在量子导航技术研究方面的丰厚成果。

武元新教授作报告
武元新教授在“惯导解算六十载”报告中,从历史视角回顾了捷联惯导解算的发展历程及关键节点,重点介绍了其在高动态大机动场景下的潜在缺陷及最新发展前沿,并展望了未来应用前景,展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惯性导航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

彭聪教授作报告
彭聪教授以“数字孪生关键使能技术”为题,围绕复杂机电系统在未知干扰环境下的高精度稳定控制问题,探讨了数字孪生技术在系统建模、状态感知与控制优化等方面的使能作用,为实现机电系统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提供了理论支持,展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数智机电前沿技术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和代表就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最后,平行会议工作组对本次专题报告进行了学术总结,并对参与本次平行会议的讲座嘉宾和同学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会议指出,本论坛聚焦于数字化与智能化背景下的态势重建与时空信息融合,致力于发展具有高分辨时空感知能力的智能导航技术,推动传统导航系统向智能化方向转型,为全球智能导航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的高水平交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