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前身为自动化学院卫星/惯性组合导航课题组,团队于1999年成立,2012年入选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2019年入选哈尔滨工程大学第四批兴海学术团队。

师资队伍方面,团队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教师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1人、教育部兵器类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人、教育部兵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会评专家2人、国家科技委专家组成员1人、科技“511”学术带头人1人、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黑龙江省教育学名师1人、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人、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1人、黑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人、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常务理事2人。团队入选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校兴海学术团队,并作为主要力量支撑现代船舶导航定位技术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

科学研究方面,团队专门从事船海应用基础研究,是我国船舶工业导航与控制专业学科的主力军与研究生培养的高地,为国家船舶工业以及其他海洋相关研究单位输送了一大批专业研究型人才。近3年来,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军民融合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青年项目、JKW技术加强/探索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在高精度卫星导航完好性监测、惯性基导航技术、卫星智能控制与仿真技术等方面形成多项研究成果,在行业内顶级期刊如GPS SolutionsIEEE ITISOcean Engineering发表论文120多篇,标志着实验室在国内学术领域成为具有鲜明船海特色的主力军;由于在高精度导航定位完好性监测领域持续性的突出贡献,被推举为国际大地测量学会的牵头单位组建“协同定位完好性监测”工作组,是国内首个牵头成立的完好性监测学术团体。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获得国家级教学奖励7项。近三年代表性获奖包括2015年度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度国家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年度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近年来依托我国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的建设,团队研制出北斗/GNSS海洋广域差分增强定位系统,围绕海洋工程建设、资源勘探开发等应用领域,是国内首个获得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证书的产品,完好性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打破了欧美国家GPS在海工领域的垄断地位,已应用于中海油981/982、“梦想号”、“探索三号”等20余船/平台,应用成效达到国外同类旗舰卫导终端水平,推动船舶和智能平台卫星导航装备向“高精度、高可信”的方向发展。

教书育人方面,团队获得教育部新工科教学与实践、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重点等项目资助,持续性开展品牌课程和创新人才培养研究。2007年至今,团队牵头4门课程分别获得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船舶导航定位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卫星导航系统)、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船舶导航——茫茫大海的指路明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卫星导航系统);2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成果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先后培养博士后10余人、博士30余人、硕士200余人,已经成为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装备领域一流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环境方面,团队GNSS精密导航、高可靠性自主导航、飞行器任务规划与控制、GNSS组合导航、检测技术与计算机控制领域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现有船舶先进导航与控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精度卫星导航及海洋应用重点实验室,ADI-哈尔滨工程大学DSP实验室,并支撑自动化学院“先进导航与海洋智能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办公环境900余平方,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能有效保障团队教师及1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开展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