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

贾春、杨福鑫、罗治斌博士参加IEEE/ION ITM大会交流

作者:贾春、杨福鑫、罗治斌来源: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发布时间:2017-03-01浏览量:634

美国导航协会举办的国际技术会议(Institute of Navigation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meeting 2017)于2017年1月30日至2017年2月2日在美国的蒙特雷市召开,作者通过口头报告邀请参加会议。会议下设19个分会场,涵盖多个卫星导航技术领域,如:接收机内部设计、精密导航、完好性监测,信号抗干扰等,还包含多源信息融合,自主导航,增强系统等相关技术。各分会邀请的会议报告内容均代表了各领域的技术前沿。

贾春博士参加了精密相对定位技术会场(GNSS-RTK),并做关于北斗卫星导航三频模糊度解算方法的口头报告,主要创新点是针对电离层误差进行精细化处理,进一步提供模糊度解算成功率及定位精度,其报告内容得到了分会主席与同行的肯定。在针对技术进行的学术交流中,专家提出算法存在的弊端与理论不足之外,让贾春博士收益匪浅,也促使后续理论的完善。在会上,与分会主席Dr. Robert Odolinski 就单频RTK技术细节进行了讨论,学习了通过方差后验估计提升模糊度解算效率的新思路,对后续研究课题提供了新方向。期间,贾春博士分别听取了完好性监测技术、精密点定位(GNSS-PPP)、多源信息融合等相关技术领域,使其对导航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从中,让贾春博士意识到参加国际会议的意义,不在于宣读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让自己能够认识到卫星导航领域所具有的广袤并激发自己的探索欲望。并与相关领域专家就报告内容进行了讨论,均获得了有益的帮助。

杨福鑫博士报告的题目是“GPS/BDS/GLONASS Real-Time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using RCTM-SSR for Kinematic Maritime Positioning”,内容主要针对实时精密卫星轨道及钟差的可靠性获取、海上大气误差特别是对流层湿分量估计的准确性以及海杂波漫反射所引起的多径误差必将限制海上实时PPP的定位精度和收敛速度等问题,研究了一种GPS/BDS/GLONASS海上实时PPP技术。杨福鑫博士与分会主席York 大学的Prof. Sunsil和Fugro的高级研究员Dr. Javier分别就北斗的海上实验处理策略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学术焦略,两位分会主席对该论文的研究成果表示高度肯定。

罗治斌博士的参会报告题目是“The Code Phase Compensation Technique in GNSS Receivers,内容主要针对射频前端有限带宽会造成的码相位测量误差问题,提出了一种码相位测量误差补偿方法,能够抑制射频前端有限带宽带来的伪距测量误差,该技术具有提高定位及授时精度的潜力。论文通过了同行评议,并被EI检索。报告结束后罗博士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寇艳红老师进行了交流,寇老师指出了论文及科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