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寒假
我们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度过
哈工程自动化学院黄卫权老师
带领他的两位研究生田露、陈晨
攻克技术难题
完成了所承担的中国“探月三期”工程中
空天场景可视化项目的结题准备
使人们坐在家中
就可以领略到“胖五”“嫦娥五号”探月的全过程
自疫情发生以来,哈工程自动化学院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卫星协同规划与控制课题组黄卫权老师带领田露和陈晨两位研究生,居家战“疫”不停科研、努力钻研攻克难关,制定每日科研目标保证后墙不倒,视频开会屏幕共享交流,经过刻苦努力攻关,最终攻克了项目结题前存在的地月视角切换中以月球为中心天体的航天器视角抖动和月球视角下地面站的显示问题等四个难题,顺利完成了空天场景可视化项目的结题准备工作,保障了探月三期工程探测任务全流程的自主可控可视化展示。
在探月三期工程探测任务开展前,空天场景可视化软件可仿真预演火箭发射、星箭分离、探测器环月、着陆与回收的整个态势过程,为总体单位验证各部分设计与参数优化提供有力的手段;在探月三期工程探测任务中,根据探测器实时回传的实际数据,空天场景可视化软件可真实地呈现出火箭发射、星箭分离、探测器环月、着陆回收的整个实际态势过程。
空天场景可视化项目来源于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使中国航天的可视化仿真软件不再受制于人,走向国产化之路。项目开发出自主可控的探月三期工程探测任务的火箭发射轨道、空天探测轨道、测控分析效果、链路分析效果等全流程的二三维可视化展示,并具有持续功能升级能力。
空天场景可视化软件由目标与测控实体模型、系统与环境模型、专业分析方法模型、系统分析方法模型等构成,具有灵活扩展、新模块动态插入的特点,满足探月场景的模型高精度要求。
项目历时2年,黄卫权老师带领2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共7人“传帮带”接力研发,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项目的研制工作。期间经历了程序开发集成环境根据项目甲方要求由JavaScript架构换到ES6架构的推倒重来;为了解决火箭各级分离及星箭分离的动作控制问题,程序开发也经历了推倒重建和提出全新问题解决方案。
疫情期间,自动化学院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卫星协同规划与控制课题组师生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居家战“疫”不停科研,携手同心,共克时艰,师生心系一处、攻坚克难,解决了长期困扰项目进展的四项卡脖子难题,终于按时完成项目,为探月三期工程贡献出“哈工程力量”。
让我们共同期盼,九天揽月的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的时刻!
探月三期工程简介
探月三期工程将突破与掌握月面的表取采样、钻取采样、月球样品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样品转移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绕、落、回”三步走的最后一步。
探月三期工程实施步骤:
1、 采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8吨多的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2020年择机发射)。
2、 探测器与运载火箭分离后,经地月轨道转移飞行和轨道修正,在近月点实施制动,进入环月圆轨道。
3、 环月期间,探测器一分为二,分为着陆上升组合体与轨返组合体,其中轨返组合体继续环月飞行,而着陆上升组合体经变轨和动力下降飞行,在月面预定区域软着陆。
4、 着陆上升组合体着陆后完成月面样品采集、封装,随后上升器从着陆上升组合体中分离,月面点火起飞进入交会对接轨道。
5、 轨返组合体与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后,将月球样品从上升器转移至返回器内,轨返组合体再与上升器分离。
6、 轨返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在距地球一定高度处返回器从轨返组合体中分离。返回器采用半弹道跳跃再入方式进入大气层,并最终落至地面着陆场。
至于后续的载人登月工程,由于大部分关键技术都已经完成验证,因此很可能会在2020年正式立项,而且大概率是921火箭+嫦娥探月工程的绕落回技术+空间站技术+新一代载人飞船,同时921火箭作为登月子项目立项。而长征9号重型运载火箭由于计划成熟时间较晚(2030年),会作为后续月球基地建设的储备技术纳入到登月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