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1支部“迎党的生日、讲战疫故事、悟初心使命”组织生活会

作者:黄卫权 程建华 贾春来源:哈工程Agnss团队发布时间:2020-07-01浏览量:786

2020年6月30日19:30至21:00,自动化学院海洋运载器导航技术研究所教工第一党支部(407-1党支部)全体12名党员以腾讯会议线上召开“迎党的生日、讲战疫故事、悟初心使命”组织生活会、学习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精神和上一次党课的形式,迎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99岁生日的到来。

此次组织生活会是407-1党支部成立以来的首次线上组织生活会,既具有鲜明的‘疫’线党旗红特点,又是新型组织生活会形式的一次有益尝试。全体党员围绕“坚决抗疫”、“党旗飘扬”、“持续育人”、“服务需求”几方面,通过回顾支部全体教师在2020年寒假与春季学期的各项工作,进一步锤炼了初心使命,大家纷纷表示要为夺取疫情防控和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的双胜利而撸起袖子加油干。

坚决抗疫——永远把师生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2020年2月中旬,在国家和湖北疫情防控的最关键阶段,身在湖北的学子无疑是团队所有教师心头最深的牵挂。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兴海团队带头人赵琳教授和程建华教授主动了解湖北籍学生家庭情况,并为所有湖北籍研究生每人单独发放1000元津贴,为学子们送去慰问、关怀和信心。疫区学生纷纷表示,感谢团队对湖北学生的关心和厚爱。4月中旬,团队考虑到抗击新冠疫情的长期性,以及疫区师生购买抗疫物资存在的难度,再一次发动教师捐款,为湖北籍研究生购买口罩、酒精、消毒液等抗疫物资,鼓励学生继续抗击疫情,战胜疫情,学生们纷纷表示,感谢团队关心,疫情期间严格听从学校通知安排,做好防护,期待将来平安返校。

 

  团队倡议         学生收到补助     学生收到口罩物资

党旗飘扬——稳稳把党旗插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

在疫情防控期间,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主动谋求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组织生活会的线上效果,把自身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部署,积极探索、主动融入在线教育教学新模式,师生密切配合、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主动开展一次出色的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主义培养一批合格人才;自觉传承哈军工红色基因,以需求为第一使命,突出自身责任担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在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大地上最肆虐的那段时间里,407-1党支部并含407-1研究生党支部全体党员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那些感人的事迹由407-1党支部以《自动化学院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兴海学术团队师生凝心聚力战疫情》发表在AGNSS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网站(http://agnss.hrbeu.edu.cn/)2020年3月3日的党建动态栏目,并被哈尔滨工程大学工学新闻转载到2020年3月4日的“疫情联防动态”栏目中。

李欣海等407-1研究生支部党员在红色哈军工精神的烙印下、在407-1党支部教工党员的言传身教下,不忘初心,在家乡主动申请成为志愿者,奋战在家乡抗疫的第一线。他撰写的《“疫”线战“疫”当先锋工作有感 》发表在AGNSS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网站2020年3月13日的党建动态栏目。


党支部于2020年3月29日晚19:00至20:30,采用腾讯会议召开了“‘疫’线党旗红战‘疫’当先锋”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学习研讨了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线交流与分享了《数字信号处理》课和《自控元件》课的线上教与学经验和体会,取得了首次线上主题党日活动的圆满成功。本次主题党日活动由407-1党支部以《407-1党支部开展“‘疫’线党旗红战‘疫’当先锋”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发表在AGNSS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网站2020年3月30日的党建动态栏目,并被工学新闻的要闻栏目摘录到2020年4月19日的要闻《【战“疫”一线党旗飘】汇聚起“双线”的强大力量》中。


2020年5月22日晚19:00至20:30,407-1党支部在两会开幕之际,采用腾讯会议召开了“收看两会报告研讨和谋划改革发展学习讨论”线上主题党日活动。会上研讨了《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岩书记在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的讲话》、《姚郁校长在新学期工作布置会上的讲话》、《中共哈尔滨工程大学委员会关于做好“工程100条”推进落实工作的通知》以及《智能科学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综合论证》的切身认识、体会;全体党员发表了收看两会开幕报告的切身感受:“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当代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迎难而上锐意进取,落实从严治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办好自己的事——全面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和“工程100条”,就能加快“双一流”建设,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由407-1党支部以《407-1党支部开展“收看两会报告研讨和谋划改革发展学习讨论”线上主题党日活动》发表在AGNSS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网站2020年5月22日的党建动态栏目。

期间,407-1党支部还就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局谋划、以及开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科研与基础科研,开展了“科研学术大谈论”活动。其相关标志性成果被工学新闻要闻栏目的2020年3月13日要闻《“探月”过程隔屏即现》刊登。


内向审视,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已在支部所有党员内心深处铸牢、在思想深处扎根。6月是毕业季,学校从疫情稳健防控角度决定毕业生不返校,由老师组成教师服务先锋队为毕业生提供留存物品整理、邮寄托运等多方面的帮助,学院先后共分为2020届毕业学术硕士寝室行李物品打包、2020届毕业学术硕士实验室物品打包和2020届本科毕业生寝室行李物品打包3次行动。70后的党支部组织委员程建华老师心系学生,从往日的严师又化身为此时的“家长”,以身作则践行不忘初心,成为自动化学院自愿报名参加全部3次服务先锋队的唯一一位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在他身先士卒的影响下,党支部的90后杨福鑫老师是407-1支部的又一位“全部3次教师服务先锋队选手”; 407-1支部80后李慧老师克服孩子幼小的困难,与党支部的沈璐老师从早晨8:00一直奋战到晚上9:00,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既要做学生学业上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生活中益友的誓言;还有407-1支部的李亮、齐兵、贾春、刘涛、郝勇、黄卫权老师(60后的黄卫权老师作为407-1支部书记,是又一位参加教师服务先锋队的教授与博士生导师,独自一人用了2天时间给6位硕士整理打包了实验室物品共9大箱),407-1支部70%的老师都至少一次参加了教师服务先锋队,塑造了一个群英荟萃的不忘初心党支部!

在407-1支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407-1硕士研究生支部和407-1博士研究生支部的同学们也积极踊跃报名返校,不仅成为学校第一批和第二批返校参加重要科研的骨干研究生,而且也在为2020届毕业生提供物品整理等方面自觉自愿成为了中坚力量。

 

持续育人——坚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不动摇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407-1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用忠诚报国传承“哈军工”红色基因,以建设一流大学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坚持特色发展即服务“船海核”行业领域,努力培养一批具有爱国情怀,乐于为系统和行业奉献的“顶用”人才。

2020年春季学期,407-1支部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党支部教师承担了5门本科生在线课程共计16个班近500人和1门研究生在线课程共计27人的线上授课任务。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并组织在线答辩49人全部通过;组织完成了2020届学术硕士34人、专业硕士5人的线上预答辩与答辩和毕业离校工作;组织完成了6位2020届博士研究生的线上毕业预答辩和答辩。担任线上课程督导5次,线上答辩督查6次。

烈火炼真金,407-1支部的80后李慧、90后杨福鑫与贾春老师主动请缨,克服首次担任答辩秘书和第一次采取线上答辩方式带来的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所有本科和硕士的在线答辩任务。其中,李慧老师负责了本科生20人、学术硕士17人、专业硕士5人的在线答辩,以及专业硕士5人的在线预答辩和2018级学术硕士19人的在线中期检查,在线答辩井然有序地顺利完成的背后,是她付出的大量心血和精力。


《数字信号处理》和《制导与控制系统》是学院开设的第二批在线课程,面对缺少在线授课经验、不熟悉在线授课平台和在线授课工具短缺的困难,切实落实学院“教师不停教、学生不停学”的要求,自寒假期间至3月15日开始上在线课程,407-1支部的黄卫权、丁继成、李慧老师组成教学小组,针对在线授课平台的确定,试遍了超星、雨课堂、智慧树、QQ群课堂和QQ群视频,最后确定了通过“智慧树”与MOOC来课前发布优质学习资源、课中研讨回答问题和课后布置作业,加上“QQ群视频共享屏幕”在线讲授课程内容的复合在线授课方式;积极筹措购置手写笔等在线授课工具,在线上授课过程中,采用“PPT+手写笔”讲解结合“Onenote+手写笔”推导的授课形式,取得了超过线下授课效果的优质课程教学质量。


本学期程建华老师共指导了4名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和7名本科毕设学生的毕业答辩,是407-1支部指导毕业学生最多的老师。为保障学校第一次远程视频答辩的顺利开展,程老师按照“提前谋划、充分准备”的总体思路,切实保障即将毕业的学生们。为提前做好准备,程老师要求硕士研究生必须在2月25日前提交第一遍答辩PPT,并逐一对硕士研究生答辩PPT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细致审阅。为了解决无法当面直接沟通反馈意见的问题,程老师对每位研究生的答辩PPT材料,第一次采用手稿审阅的方式,细致给出了导师反馈意见,为研究生继续修改完善答辩材料,提供了合理化参考意见。为充分做好准备,程老师借助腾讯视频会议、微信等交流沟通软件,采取对答辩PPT、答辩决议和答辩预研实施多轮修改和演练方式,确保最终答辩的顺利实施。


研究生提交答辩PPT及导师反馈意见手稿


程老师多次召集腾讯视频会议演练以及多次修改答辩决议

407-1支部黄卫权老师在知悉自己2017级学术硕士研究生崔雅被遴选为学院2020届研究生首批在线答辩试点的两名同学之一后,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此次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第一批2020届研究生在线答辩试点工作,精心指导崔雅按照评阅意见完成论文的修改定稿以及答辩PPT的修改和预答辩试讲工作。崔雅同学在黄老师的全程关心指导下,克服了时间紧、在线答辩平台不熟悉和在线答辩形式陌生的困难,经过3昼夜共4轮次的答辩PPT认真修缮、改进和预答辩练习,最终首批在线答辩顺利通过。


崔雅同学通过腾讯会议的屏幕分享方式条理清晰地汇报了硕士论文工作与创新点,并全部回答了以赵玉新教授为答辩主席,王伟教授、张勇刚教授、程建华教授、周卫东教授为答辩委员的答辩委员会专家提问,答辩过程交流顺畅、效果良好。校党委书记高岩,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姚郁于3月2日现场听取了研究生在线答辩相关情况汇报,并对崔雅在线视频答辩情况进行了线上巡查。


服务需求——科研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在我国“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即将全面建成之际,面对国内海上精确定位技术长期依赖于美国GPS的局面,407-1党支部卫星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的李亮、杨福鑫和齐兵等老师身先士卒,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需求为第一使命,带队攻关以我国北斗为核心的北斗/GNSS差分增强定位系统研制,平均年龄33.6岁,以行动践行着坚定紧跟党走、炼铸红色青春。该系统是国内首个通过CCS型式认可,达到IMO欧盟标准的完好性监测等级的海洋位置参考系统,填补了我国北斗导航在高端海洋工程平台应用的空白,有力保障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海洋工程装备及民船”的稳步发展,为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装上了“中国芯”。


北斗/GNSS差分增强定位系统依托于我国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建设,突破星钟和轨道产品生成技术、接收机高级完好性监测技术、自适应估计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利用10年时间搜集了全球200多个数据库,搭建我国 “海洋数据库”,从而生成更精确的海上北斗误差修正模型,使得单北斗模式的广域差分定位精度达到1米以内。该系统不仅可实现海上广域高精度定位,更为重要的是,还能保障高精度定位的可靠性。在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之上,搭建了北斗海上广域差分连续服务系统,并完成定位终端研制,可以广泛应用于动力定位、管道铺设、搜救打捞等多个高精尖的行业,其独特的单北斗工作模式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

该系统先后在南海的我国最先进某型平台上和全球最先进一代超深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上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系列严苛系统指标测试,圆满完成平台所需性能指标,并成功将海洋参考基准提升到亚米级,得到了平台总工及DPO的高度肯定。


疫情在中华大地肆虐之际,也正是空天场景可视化项目即将结题的前期。407-1党支部书记黄卫权带领卫星协同规划与控制课题组田露和陈晨两位研究生,居家战“疫”不停科研、努力钻研攻克难关,制定每日科研目标保证后墙不倒,视频开会屏幕共享交流,经过刻苦努力攻关,最终攻克了项目结题前存在的地月视角切换中以月球为中心天体的航天器视角抖动和月球视角下地面站的显示问题等四项难题,顺利完成了准备工作,保障了探月三期工程探测任务全流程的自主可控的可视化展示。

空天场景可视化项目来源于航天系统工程研究所,由目标与测控实体模型、系统与环境模型、专业分析方法模型、系统分析方法模型等构成,具有分析火箭发射轨道、空天探测轨道、测控分析效果、链路分析效果等能力,和灵活扩展、新模块动态插入的特点,满足探月场景的模型高精度要求,有力保障了探月三期工程探测任务的火箭发射、星箭分离、探测器环月、着陆与回收等整个态势全流程的自主可控的二三维可视化展示。

项目历时近3年,黄卫权老师带领2届硕士、博士研究生共7人“传帮带”接力研发,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项目的研制工作。期间经历了程序开发集成环境根据项目甲方要求由JavaScript架构换到ES6架构的推倒重来;为了解决火箭各级分离及星箭分离的动作控制问题,程序开发也经历了推倒CZML重建Primitive和再次提出一种全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过程。2020年3月13日的工学新闻的要闻栏目对此项目做了报道。



尽管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科研道路上设置了层层阻碍,但支部的教师党员依旧传承着哈军工的红色基因冲锋在战役与科研的第一线,突出自身责任担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躬身践行“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精神,把科研成果书写在了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