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7日,智能学院导航407-1党支部学习学校科研研讨会议精神,召开主题为“科研先行我先行-开展老-中-青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科研经验分享与交流”组织生活会。通过科研经验交流,挖掘支部教师在科研方面的好经验,好建议与好问题。
会议采用线上形式进行,院党委书记李洪波,科研副院长张伟,全体党支部成员出席会议,支部书记贾春主持会议。会议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是认真学习校长在科研工作研讨会上关于《使命引领 战略呼应 科研先行 奋力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讲话,重点剖析了内容中强调的六个关系;第二方面是教师科研经验分享,给予青年教师以启迪。
会议上李洪波书记对407-1党支部党建、科研工作表示高度的肯定,并介绍了近期学校科研工作研讨会的内容及重要意义,表示这是一场全校范围的教育大讨论,形成了很好的氛围。李书记接着传达科研工作研讨会的精神,深入阐述“跨越式发展”的内涵,表示要以大眼光、大胸怀去把握。谈到青年教师成长,鼓励团队青年教师要向四青人才看齐,想办法出成果,搞突破;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团队要聘请高端人才,请“大先生”带“大项目”;项目发展方面,不能仅局限于已有项目,还需要有机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优势新方向,谋划“大项目”。此外,还对团队集中力量高水平发展、突出行业特色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最后,鼓励大家转变思想,发挥优势,并针对团队教师反映的问题,提出课程改革和跨所协作等解决办法,给大家实际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会议上张伟院长对团队师资队伍、技术研究及工程化等方面表示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对团队科研方向下的技术体系进行模板化梳理,以便更好地把握技术发展方向,指导团队科研任务合理划分。二是加强团队未来重大项目的谋划工作,希望能联动“朋友圈”,谋划“大项目”,产生“大成果”,培养“大人才”。三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提升研究高度和深度,在新的技术高峰上继续攀登。
会议上黄卫权教授针对讲话中提到的需求牵引和技术推动等六大关系谈了自己的感悟。黄教授以某卫星指令生成与在轨测试项目的科研经历入手,分享了团队是如何以“需求牵引”、“跟踪国家需求”、“合理计划”为原则,与研究所、高校开展深入合作,把握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的关系,推动基于恒星观测的成像仪热形变参数补偿技术、首次入轨初误差标定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的突破。接着,又讲述了所指导的研究生在数月攻关中实际体会与践行了军工精神、航天精神、知行合一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提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实例,很好地实现了科研教学的良性互动。
闫保中研究员从科研与育人关系出发,分享了自己在疫情期间挖掘虚拟仿真平台实现学生毕设指导的新思路,并结合项目实践经验,对小项目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最后为大家介绍从实际需求中寻找项目的方式方法。
丁继成老师从“真科研、真创新”这一主题出发,引申出理论与工程研究相融合的观点,并针对科研与育人的关系,建议从毕业生中找答案,持续跟踪毕业生在研究所或企业中工作存在的问题,实现动态调整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
刘涛老师结合个人留校工作经历,对基础研究和工程研究在青年教师发展上的作用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未来科研发展提出了规划,给团队青年教师提供启发;
郝勇老师介绍了自己作为青年教师与黄卫权教授共同参与项目的经历,对老带青的团队发展模式表示赞同。从项目入手培养教师和学生,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的科研与竞赛,能更好把军工精神深融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心中。
高洪涛老师从青年教师的角度,对团队“真科研中发现真问题”的科研精神阐发自己的感悟,并表示自己也将进一步努力,发扬精神,继承传统,做好团队建设和育人工作。
李慧老师则剖析出卫星导航专业课设置以及硕士生培养过程、考核方式等问题,对如何寻找真正适合学生的课题以及学科交叉融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齐兵老师结合硬件设计的研究方向,对指导本科生创新创业工作谈了谈自己的经验,并提出发展底层科创与培养学生兴趣的建议。
臧楠老师从自身教育背景的角度出发,对学校应用背景及项目需求与个人知识储备之间的偏差问题有了新的认知,表达平衡团队项目与个人科研的愿望。此外,对指导本科生上机实验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思路。
本次科研工作研讨会受到了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得每个人都对科研、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个人未来发展有了新规划。会上李洪波书记和张伟院长传达的学校会议精神和若干建议,进一步解放了大家的思想,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通过此次的学习,支部及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了更为清晰的目标。今后,407-1党支部将立足卫导联合增强导航技术团队的深厚基础,集中团队优势力量,深入构建技术体系,强化基础技术研究,谋划重大科研项目,优化科研育人链条,提升团队科研水平,助力学院及学校“跨越式发展”,为国家十四五计划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