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杨慧杰:我和我的北斗故事

作者:来源:哈工程Agnss团队发布时间:2023-08-01浏览量:126

杨慧杰:我和我的北斗故事

 “星间链路”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亮点之一。拥有“星间链路”后,不依赖全球建站就可以与星座中所有卫星相连;即使和地面中断联系,卫星也可以相互校准位置,继续提供服务,还会使导航卫星拥有独立自主运行能力和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西安分院高级工程师、北斗三号卫星星间链路Ka相控阵天线主管设计师杨慧杰,带领她的团队实现了这一跨越。

2017115日首发双星发射,到2020623日北斗三号完美收官,在不到2年半的时间内,杨慧杰和她的团队完成了19Ka相控阵的研制,创造了新的航天速度和技术高度。

杨慧杰(受访者供图)

高密度封装、多专业融合,开创相控阵天线新架构

由于星载Ka相控阵天线高频段、大角度扫描会带来微间距、高密度的问题,之前的产品架构已无法满足需求。杨慧杰及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应mm级空间间隔的天线架构,采用多芯片、多通道封装,大幅提高MCM模块集成度;打破专业划分,开展供配电、控制、射频、热多专业高融合设计。该架构具有高集成的优点,大大缩减了产品体积、重量,在分院多个型号相控阵产品中得到了应用,实现了分院在相控阵领域的新跨越。

通过集智攻关,杨慧杰和她的项目团队攻克了宽域高精度波束指向技术、对地超低副瓣实现技术、高时延一致性和稳定性实现技术、高精度自适应大规模矩阵扣合技术、全周期自主诊断与智能重构技术、高效热控搜集和排散技术、多模块智能排布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申请并获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2020年经专家鉴定委员会认定,产品整体技术水平居国际先进。

系统管理,统筹推进,探索复杂单机批生产之路

作为我国迄今为止技术难度最大、集成度最高、功能最复杂、竞争也最为激烈的星载相控阵产品的主管设计师,对于2020年实现全面组网的目标,杨慧杰感到肩上压力巨大。

在分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杨慧杰带领项目团队,团结协作、积极攻关、超常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复杂单机批生产之路。针对识别出来的来料、装配、测试、试验几个瓶颈环节,杨慧杰及其团队利用分院内外可利用资源,建成了一条从模块装调,到整机装调、有线测试、无线测试,再到力、热试验的相控阵流水生产线,实现了各环节无缝衔接,有力助推了产品研制进度。3年交付19台正样产品,是杨慧杰及其团队交上的完美答卷。

向着星辰大海,再次出征

航天事业前进的脚步永无止境,成功完成北斗全球组网之后,杨慧杰和她的项目团队又立刻投入到新的挑战中:负责国内首个大载重、长臂展开、收发一体、Ka多波束相控阵天线研制,项目需突破大载重双折叠长臂展开技术和零位保持技术、多集束电缆网低温展开技术和防钩挂技术、高速收发切换技术(100ms切换周期)、收发共体多波束天线(24收)设计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

这一技术的实现,将使得相控阵天线不再受平台安装条件和视场遮挡的限制,特殊平台之间也可以通过星间链路实现互联互通。

转载链接: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2/0421/c438612-32405096.html